番茄臍腐病是番茄結果期經常發生的病害,發病之后控制不及時的話,番茄果實變扁、變輕。失去光澤,嚴重時出現黑斑、腐爛,造成番茄的品質和產量下降,番茄臍腐病只危害番茄果實,主要發生在番茄幼果期,番茄膨大期結束后一般不再發生,其中番茄第2-4穗果臍腐病發生嚴重。病斑逐漸擴大到小半個果實,變為暗褐或黑色,后期臍部患處失水干縮,表面凹陷,果小質差,提前變紅,失去商品價值。遇到潮濕條件,番茄果實病斑表面生出各種霉層,常為白色、粉紅色及黑色。

番茄缺鈣分為兩種情況:一種是土壤缺鈣,另外一種是土壤不缺鈣但植株吸收不夠或無法吸收到鈣。
1、菜農長期使用化肥,例如碳銨、尿素以及磷酸銨類等,盡管鈣元素不缺,卻難以被植株吸收利用。特別是酸性土壤種植番茄,土壤中的鈣元素容易被固定,無法被根系吸收利用,番茄臍腐病發生幾率就要高。
2、番茄結果期間土壤干旱缺水影響鈣的吸收
1.土壤干旱導致土壤中鈣離子移動性降低,擴散速度減慢,根尖幼嫩部分生長受阻,根尖吸水量減少;
2.土壤缺水,造成番茄根部缺水,不能夠滿足番茄葉片的蒸騰作用,葉片吸收輸送到幼果的水分,嚴重情況還會吸收幼果內的水分來滿足蒸騰作用,番茄幼果失水嚴重,果實生長發育受阻,形成臍腐。
3.土壤干旱還會使番茄植株內產生大量草酸,與鈣形成了草酸鈣,降低鈣的有效性。

3、天氣溫度高,棚內溫度更高,高溫條件下,番茄葉片蒸騰作用大,大量的鈣元素都流向葉片,輸送到果實的鈣元素比較少,引起臍腐病發生。
4、溫度太大影響鈣的吸收:田間或者棚內溫度過大或者遇到連陰天,番茄蒸騰作用減小,番茄吸收鈣元素減少,發生臍腐病。
5、偏施氮肥,植株氮營養過剩,植株生長過旺,使番茄不能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和硼,致使臍部細胞生理紊亂,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引起臍腐病。
6、鉀影響鈣的吸收,降低鈣營養的水平;鎂影響鈣的運輸,鎂和硼與鈣有拮抗作用;銨鹽能降低對鈣的吸收,減少鈣向果實的轉移。所以銨態氮肥施用過多,或氯化鉀、硫酸鉀、硫酸鎂等肥料大量施入土壤,鈣與銨、鉀、鎂等離子發生拮抗作用,降低番茄的對鈣額度吸收和利用,發生臍腐病。
7、土壤板結嚴重、土壤含鹽量高、排水不良、地溫低等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或者根系受損,根系不能夠正常吸收鈣元素,造成臍腐病發生。
適量補施硼肥促進葉片的碳水化合物向根系輸送,促進新根,有利于根系對鈣的吸收,提高坐果率,預防縮果病,一般選用離子硼溶解噴施,間隔7天左右噴一次,連噴2-3次。硼肥和鈣肥不能同時使用,可以早上噴施鈣肥,晚上噴施硼肥。